来源:互联网新闻 | 02-10
天津网站建设:与腾讯的发展史一样,微信在骂声中飞快成长——虽然既非原创,又不具备首发优势,但仅仅一年,微信竟远远超越对手们,拥有了5000万用户。
它的风行,既依托于腾讯源源不断的弹药支援,又源自其持续改进的细节拿捏——2011年,微信一共发布了45个不同终端的版本,平均1.15周发布一个。
从微机时代到移动互联时代,腾讯未来的命运将寄托在微信等多款产品之上。 (明镜/图)
“再多自个儿牛逼的日子,也比不上一起傻逼的岁月,以此纪念我们共同度过的2011。”
2012年1月初,腾讯广州研究院约200名成员,每人收到一份新年礼物——一张印有上述文字、个人姓名以及张小龙签名的卡片,以及一台MacAir。
这群人中的约80人在过去一年中参与了一款叫做“微信”的产品研发。这是一款通过网络免费发送语音短信、视频、图片和文字,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通信软件,适用于大部分智能手机。
微信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后,其发展速度远超微信团队自身的预期,也超出外人的想象。2011年11月初,微信用户数超过3000万;一个月后,这个数字已达5000万,数倍于其先行者、竞争对手。
2012年1月,微信的广告出现在广州街头的公交车站牌上,除了白色线条勾勒的几个拿着手机形态各异的小人,画面上只有四个字“微信·生活”。这是微信在腾讯平台之外的第一次大规模推广。
但微信的对手仍有增无减。米聊、神聊、飞聊、翼聊、沃友、口信、友你等等与微信类似的二十多个产品,陈列在各智能手机应用商店,这些绕开电信运营商一毛钱/条收费、基于网络的通信应用,除了省钱,还纷纷加入社交功能,试图更进一步渗入人们的生活。
微信一跃成为继开放平台之后腾讯公司最大的亮点。它的成功,究竟是得益于腾讯庞大的即时通讯用户群,还是产品本身的优越性所致?在模仿与被模仿的角逐中,微信能火多久?
既非原创,也非首发
腾讯201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,QQ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达1.454亿。熊明华透露,这其中有一半来自手机QQ。这也意味着,移动互联网的布局,关系着腾讯的未来。
和很多产品一样,微信既非腾讯的原创,也非首发。他们的学习榜样是加拿大的移动IM服务提供商Kik Interactive公司。而在微信推出之前,国内同类产品已有多种问世。
2010年10月登陆苹果、安卓应用商店的Kik,是一款基于手机本地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功能的社交应用软件,因为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而声名鹊起。随后却遭遇了一系列打击——2010年11月,在收到用户反馈之后,黑莓(RIM)经调查认定,Kik违反合约义务及责任,将其从应用商店下架;2011年6月,苹果iOS5发布,其中最重要的一项iMessage服务,同样可通过网络免费发送文字、图片、视频信息。
在中国,互动科技最早于2010年11月7日推出“个信”;一个月后,小米科技推出了“米聊”。
而腾讯的微信则姗姗来迟。微信正式立项是在2010年11月18日,2011年1月21日先是推出了iOS版本,随后几天陆续出了安卓和塞班版本。
虽然慢了一拍,但腾讯早已意识到微信的重要性,对其寄予厚望。
2011年6月中旬,腾讯CTO熊明华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提到,从2009年开始,腾讯已经留意到QQ手机用户不断增长的趋势。如何确保腾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,是腾讯必须面对的挑战。
腾讯201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,QQ同时在线人数已经达1.454亿。熊明华透露,这其中有一半来自手机QQ。这也意味着,移动互联网的布局,关系着腾讯的未来。
手机QQ,是QQ客户端从PC到手机的平移,但它并不能保证腾讯就能高枕无忧。2010年崭露头角的新浪微博,就越过QQ成为不少手机上网首选的应用,给腾讯敲起了警钟。
持续改进
把不认识的人圈到一起,成为了微信用户增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
在微信1.0版本一年前发布的时候,打出的口号是“能发照片的免费短信”。但这个口号并未让用户感到惊喜。微信并没有收获预期的用户。接下来三个月,微信团队埋头优化程序,改进包括收发消息速度、流量节省等等产品细节。
经过几个月打磨,2011年5月10日,微信发布了2.0版本,新增语音对讲功能,用户数开始出现大增。这功能并不新鲜,也非微信独创——早在2011年1月推出的Talkbox就是主打免费语音。
不过,微信做了相应的改进。当距离感应器无感应,语音对讲默认为扬声器播放,只要把手机贴近耳朵,马上就改为听筒模式,方便在会议中接听。类似这样的改进,还有很多。
真正让微信从国内Kik类软件中脱颖而出的,是第一个加入LBS(基于位置的社交)元素。2011年8月3日,微信2.5版本发布,推出“查看附近的人”功能。它直接将微信从熟人之间的沟通,推向陌生人交友。第二天,陌陌这款定位于陌生人交友的软件也在App Store推出。
微信产品总监刘乐君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,设计“查看附近的人”功能,为用户提供了查看附近人的头像、昵称、签名及距离,初衷是让微信走近用户生活,以便用户之间产生进一步联系。譬如拼车上班,用户可以把拼车想法写入签名,让人家找到你;如废旧物品出售,也可以把商品信息放进去,很快可以找到买家。
把不认识的人圈到一起,成为了微信用户增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用刘乐君的话说,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出来之后,微信新增好友数和用户数第一次迎来爆发性增长。
微信并不是第一个想到要把手机聊天和LBS结合起来的。一个来自韩国的女同性恋交友软件EL,2011年2月发布的1.5版本,会列出其他用户和你的距离、所在城市,并按照从近到远排列,方便用户交流。
但通过QQ邮箱和口碑营销,微信倒是第一个被更多用户知道有这个功能的产品,此后模仿者众,几乎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的标配。
微信产品总监刘乐君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,微信从来不担心被模仿,也从来没有去模仿别人,一直都是围绕用户需求来做产品。
但在微信的主要功能中,很难说有哪一个是微信独创。
少就是多
“做产品,少就是多。我们希望产品简单,把一些本质东西做出来之后,其余看用户的想象力。去掉某些功能,反而会让用户产生更多想象空间。”
2011年10月1日,微信发布第三个里程碑式产品3.0版本,两个主要功能是摇一摇和漂流瓶。摇一摇是找到与你同时晃动手机的人,漂流瓶是对陌生人信息的回应,也是QQ邮箱漂流瓶功能的平移。
2011年底,微信推出3.5版本,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,是加入了二维码,方便用户通过扫描或在其他平台上发布二维码名片,拓展微信好友。
摇一摇和二维码,同样也是微信在国内首创,但国外已经有先行者。2011年8月16日,来自日本的同类产品LINE发布了1.2版本,新增Shake it!和QR码(二维码的一种)添加好友的功能。当然,最后二维码功能还可以追溯到BBM身上。BBM是黑莓(RIM)开发的即时通信IM解决方案。
作为跟随者,在细节上比前人做得更好,是过往腾讯成功产品的一贯风格,同样也体现在微信上。比如,摇一摇的第一个版本中,摇动一下手机,视觉上男性用户可以看到一个维纳斯雕像,女性用户看到的是大卫雕像(因为版权的问题,现改为一朵小花);听觉是来福枪上膛声;摇到用户之后手机会有震动。
在改进过程中,微信团队还面临着更多细节的考量。
微信刚上线的时候,很多用户反馈,希望能够支持消息已读状态功能。这个问题在微信团队内部争论了三天三夜。大家争论的是,微信究竟要给用户带来怎样的感觉?
消息状态,有时候会给用户带来压力,譬如睡午觉的时候,收到上司发来微信讨论产品问题,消息状态变成已读之后,上司知道你读了这个消息居然不回,可能会不高兴。最后他们的讨论结果是,要给用户轻松愉快的体验,不做这个功能。
“做产品,少就是多。我们希望产品简单,把一些本质东西做出来之后,其余看用户的想象力。去掉某些功能,反而会让用户产生更多想象空间。”刘乐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。
譬如,很多人想找异性搭讪,建议微信做一个过滤性别功能。这当然也没有被接受。“附近的人”也是基于这样思路,先把人绑在一起,后续事情是用户自行想象发挥。
2011年,微信一共发布了45个不同终端的版本,平均1.15周发布一个。微信的定义已经从“能发照片的免费短信”、“最时尚的手机语音对讲软件”,变成了“最火爆的手机通信软件”。
而这种快马加鞭的研发速度,是在没有盈利KPI考核的状态下完成的。虽然没有考核,但微信团队一天24小时都有人在办公室干活。微信团队所在的腾讯广州研究院,前台实行三班倒工作制,每到开饭时点,电梯口摆了一长条桌的外卖盒。
在2011年12月9日的腾讯媒体开放日,刘乐君介绍完微信,出人意料地说了一番动情的话作为结尾,“每天早上叫醒我们团队的,不是桌上的闹钟,而是心中的梦想。”
“离大决战还早”
“互联网应用一波接一波,三两年出一个新产品,2010年是微博年,2011年是微信年,明年希望微信还能红,将来很难说。”
回看这些聊天软件的功能,原理并不复杂,其实是利用了智能手机的各种性能。图片分享对应的是手机高清摄像头,手写输入对应的是多点触屏,语音对讲对应的是高清麦克风和扬声器,查看附近的人对应的是GPS定位,摇一摇对应的是重力感应器。技术门槛并不高,当一个新功能出现之后,很容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快速“借鉴”。
如何防止“被借鉴”,俨然成为同业竞争中的难题。2011年11月,神聊CEO王本睿索性在微博上公开了线控对讲技术原理,并@米聊、微信,这一策略起了作用,没有人好意思抄袭了。
而微信最让竞争对手们羡慕的,还是腾讯这个平台。2011年,腾讯对微信的投入约一亿人民币,这其中包括人力成本、带宽,以及上千台服务器。微信的系统插件,已经打通了QQ通讯录、QQ邮箱,QQ微博等产品,表现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平台型产品的潜质。
微信发展快,离不开QQ的推广,从QQ聊天面板到QQ邮箱,不遗余力,几乎动用一切力量。
尽管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,王本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神聊很少做推广,因为“太耗钱了,我们得省着花”。
王本睿认为离大决战还早,在无线圈子“腾讯恐惧症”阴影下,眼下他和投资人讨论更多的是如何以弱胜强,并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。在他看来,互联网的历史很短,可是已经有无数大企业衰落、被取代的前例,现在看起来也许困难重重,但只要能坚持下来,移动互联网有很多机会。
2011年第三季度,在中国大部分应用商店,手机QQ和微信在社交类别中,总是一前一后排在榜首。耐人寻味的是,手机QQ2011版,也陆续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、语音对讲等功能。在微信之后,腾讯又推出了视频通话软件微视、陌生人交友软件搭搭,不敢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可能。
但微信的对手不仅在国内,也在海外。2011年6月23日,NHN日本公司(NHN是一家韩国互联网公司,拥有韩国排名第一的搜索网站Naver和最大网络游戏门户网站Hangame)发布的手机聊天软件LINE,3个月下载超百万,6个月下载量超过1000万次,7个月下载量超过1500万次。
LINE的用户已经在日本、新加坡、香港、澳门、台湾、中东之外,延伸到了欧洲,并在瑞士、澳洲、德国、新西兰等国手机应用下载中名列前茅。目前支持日、韩、英、中、土耳其五种语言。它在日本本土还开启了天气预报、餐厅查找等生活服务功能。
在2011年12月9日的腾讯媒体开放日上,熊明华表示,移动互联网时代,用户需求不断被发现并被满足,“互联网应用一波接一波,三两年出一个新产品,2010年是微博年,2011年是微信年,明年希望微信还能红,将来很难说。”
转载请注明: >> 讲述互联网产品“微信是如何飞起来的”
版权所有:http://www.bluece.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:http://www.bluece.com/newsread.asp?u=102w314w3973t0